Search


看了英國大眾雜誌History Today主編Paul Lay寫的一本只有幾十頁的小書H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看了英國大眾雜誌History Today主編Paul Lay寫的一本只有幾十頁的小書History Today- and Tomorrow,摘錄一些內容:

「最好的歷史對所有事情都質疑。它不給人舒適、庇護或喘息,這一門學科是無止盡的修正與爭論。它要求學徒們正視特殊的、陌生的、非我族類的、違反常規的種種,並且揭露人類生活的各種可能性。無論是實體還是智識上的衝突,它都無畏於投以冷眼。而與過去相比,我們有更多的歷史。歷史是他的歷史、她的歷史、我們的歷史、他們的歷史、由上而下的歷史和由下而上的歷史,更豐富、多元也日益全球化。歷史沒有終結,一如愚昧的法蘭西斯.福山在911事件那天發現,柏林圍牆帶來的永恆當下也崩塌了。歷史反對沾沾自喜,並提醒我們注意因果報應。它不以結果論英雄,輝格黨式的(進步)史觀早已過期。」

「我很樂意看到一個分裂的社會,只要維持法治,而民主機制能繁榮。如同Hugh Trevor-Roper在他晚年指出的:『被我們簡化為「民族性(national character)」的東西,事實上是環境的產物、社會結構的產物、文化的產物;也就是說,是...
Continue Reading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「歷史是由生於現代的我們,對於過去的探問。為了當下自身生活的理解,或是為了決定今後必須前進的方向,歷史對我們才有必要性。但是,『現在』轉眼間就成了過去,『現在』的模樣也不斷在變化著。對於過去的探問,當然也應該同樣不時地更動。該用什麼觀點看待過往,過去什麼是重要的,對於每個人,每個團體,還有每個時代,都不一樣。對過往的解釋和理解,絕非一成不變,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。」 「現代應該有現代所需要的歷史認識。當人們對於自身的問題認真的討論,嘗試催生新的歷史認識之際,力量就產生了,而時代的齒輪又一次開始走動。現在對歷史學者而言,最重要的不是忠實地遵循學界的『常識』,而是拋開過去的想法,提出符應時代的構想。」 「現代人所需要的歷史觀點是什麼呢?那就是新的世界史。所謂的世界史,是以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為基礎,為了深刻且持平地理解在今日全球化世界發生的各式各樣事件,並訂定社會將來走向,進而產生的必要教養。」 ──羽田正
以臺灣為起點,描繪屬於未來的全球歷史。
View all posts